镇平县人民医院
联合义诊
关注普遍眼健康
关注房颤 预防卒中
01
全国爱眼日
义诊
关注普遍眼健康
02
中国房颤日
义诊
关注房颤 预防卒中
眼健康小科普
问
白内障越“老”
做手术效果越好?
答
不少老年患者会心存疑虑:白内障越“老”是不是做手术效果越好?做了手术以后还能看书读报看手机吗?
60岁的张大伯(化名)平时爱看手机,对术后效果的要求高,希望看近看远都不受影响。经检查,他的眼底、角膜、瞳孔大小等基本都符合手术要求,可以植入功能性人工晶体。以前,白内障手术是一种复明手术,但现在它更偏向于屈光手术,即术后既要让患者看得见,还要让患者看得清。经过完善的术前准备,眼科医生为张大伯的双眼先后实施了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双焦晶体植入手术的治疗。术后,张大伯双眼的视力都恢复到了1.0。解决了白内障的问题,以后也不用再佩戴老花镜了。
事实上,认为白内障越“老”做手术效果越好,甚至拖到几乎失明才来就诊的做法是不对的。如果白内障核太硬,手术容易引起角膜内皮受损,会明显增加手术的风险,还容易引起并发症,术后恢复时间也更久。建议白内障手术不必过早也不能过晚,当白内障的程度达到中度混浊、视力小于0.5且影响到日常生活时,可以考虑接受手术治疗。
问
得了糖尿病
为什么要去眼科检查?
答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是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导致的视网膜血管损伤,整个过程非常隐匿,如果等到出现明显症状,往往已经处在较晚期的阶段。这是一种不可逆的疾病,一旦发生只能控制发展。
61岁的王阿姨(化名)有七八年的糖尿病病史,近两年视力下降明显。经检查双眼视力只有0.1,局部黄斑水肿,视网膜出血渗出,出现新生血管,明确诊断为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经双眼抗VEGF玻璃体腔内注药术、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光凝术、硅油填充等一系列治疗,才算保住了她的视力。
因此,得了糖尿病要去眼科检查一下视网膜。如果检查无异常,则在控制全身情况的前提下进行一年一次的眼底筛查。如果已经出现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应及时根据医嘱进行治疗和干预。
问
孩子还在上小学
近视度数猛长怎么办?
答
小学时期孩子眼轴长度的增长相对较快,初中时期眼轴长度的增长相对缓慢。如果不考虑眼部的其他结构(角膜和晶状体)影响,眼轴增长过多过快的直接结果是近视。一般认为,眼轴长度每增加1毫米,眼睛的度数会朝着近视的方向进展200~300度。
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视力的变化,带孩子定期进行专科检查,关注视力、眼轴和眼部屈光状态,必要时做出适当干预,延缓近视的发生、发展。眼轴测量很重要,监测眼轴的增长速率是评价屈光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视力只是白天视功能的体现之一,眼轴长度才是判断近视控制效果是否良好的指标。
房颤小科普
中国房颤日
房颤—沉默的杀手
<<点击上方观看视频<<
问
什么是房颤?
答
正常人的心脏有四个腔,即右房、右室、左房、左室,窦房结是整个心脏的指挥部,它发出“命令”,依次传达命令给心房,房室结,最后到达心室,指挥整个心脏,使心房和心室有序协调地收缩舒张运动。
房颤就是心房颤动,指心房出现无规律的快速的跳动,能达到350~600次/分。房颤发作时,心房不仅不遵从指挥部—窦房结的命令,而且还胡乱“指挥”房室结和心室,导致整个心脏的跳动没有规律。
问
房颤有哪些症状?
答
房颤症状的轻重取决于心律不规整的程度及心室率快慢、基础心功能状态,房颤持续时间和患者自身因素。心率不快时,患者可无症状。一般心率超过150次/分会出现症状。大多数人房颤发作时,会出现心跳很快、心脏疼痛且伴随头晕、呼吸困难等的症状。
问
房颤有哪些危害?
答
房颤可增加心衰、脑中风、心梗、认知障碍、死亡等风险,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与其他原因导致的脑中风相比,房颤导致的脑中风更具有致残率高、致死率高、易复发等的特点。
镇平县人民医院长期以来一直将科普健康教育作为日常医疗工作重点之一,常抓不懈,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我院将以“全国爱眼日”、“中国房颤日”为契机,以义诊活动为着力点,充分发挥我院专家优势,为广大群众传递医学健康知识,让百姓真正受益。